《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科技种植课程是青龙实验小学一张亮丽的名片,学校语文组面向全体学生,紧扣科技主题,植根语文学科特点,依托特色活动,挖掘语文元素,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在十月“科技节”来临之际,语文老师们早早策划,经过前期论证和学生调查,经过组内研讨,最后各年级组形成了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关注语文学科特色,还充斥着满满的科技元素的丰富多彩的科技节语文主题学习活动方案。9月16日,全体语文老师集中会议室,对各年级的活动方案进行了交流和分享。
让学生在认识大蒜和亲子种植的有趣体验中,用小小巧手绘出期间植物的变化和自己的实践,从而体验劳动带来的喜悦与成就,感悟植物的奇妙变化。
二年级:“小米粒变形记”
通过观察、积累、绘本创作、故事演讲等形式,不仅培养学生观察、表达等语文学科能力,更实现语文学科育人的价值,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
三年级:“豆豆进行曲”
在组织学生观察绿豆芽生长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形成观察日记的撰写的方法。
四年级:我和我的“小可爱
依托现行教材中的科技、自然说明文单元,让学生找一找身边感兴趣的植物,亲手种下它,然后写一写种植体验,最后做一张植物小报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年级:我和种子的约会
通过“认一认”、“看一看”、“种一种”、“秀一秀”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初步的种植方式的同时,引导学生拍摄影像作品和撰写观察日记。
六年级:“小蒜头成长记”
指导学生在利用多种方式种植蒜头的过程中,通过比较辨析、测量研究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撰写日记、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
在学校科技节拉开帷幕之际,全体语文老师抱着“人人参与、人人发展、人人收获”的愿景,让同学们从小就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体验科学魅力的同时,引导孩子们亲近自然,醉心阅读,乐于表达,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语文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撰稿:胡茹芳 审核:丁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