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进行时|走进汉字起源,感受汉字魅力——常州市青龙实验小学语文教研活动
春意款款,岁月缓缓。2024年3月20日,常州市青龙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齐聚二楼阶梯教室开展以“新课标理念下,‘30+10’讲练一体化课堂教学实践”为主题的语文教研活动,区教师发展中心王勤老师莅临指导。
本次练兵课由二(5)班何璐老师执教《贝的故事》一课。何璐老师创计了“探秘贝的故事”这一情境,让学生带着小小文字研究员的身份学习课文。课堂一开始,通过视频让孩子了解甲骨文的概念,然后从猜字游戏入手,导入课题《贝的故事》。并设计一系列研究活动:“贝的来历我探究”、“贝的作用我讨论”、“贝字旁的字我会认”来完成教学目标。三组学习任务都在“研究文字”这样一个大的情境之中,层层递进,由自主完成到同桌合作,再到小组合作完成。
何璐老师认真研读教材,把握语文要素,在一次次的试上环节中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
高华萍老师:何璐老师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构字规律,引导学生了解、感悟汉字的秘密,把课堂交给学生。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探究欲,还加强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学生在课堂上兴致盎然,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语文素养的训练。潜心思考,方能问道远方。低年级语文教学,识字认字依然是这个阶段的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形声字的方法指导还需要多思考。
吴苗老师:何老师一开始用一段小视频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简单了解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这与本课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帮助孩子从字形上识记生字,并对汉字的魅力充满探究。再从课题的特殊性入手,认识双引号和此处的作用,也能从课题中初步了解本课讲述的的核心内容。何老师把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完全没有突兀的感觉,一切行云流水,水到渠成之感,并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抓关键词句理解了文章内容。
王勤老师点评何璐老师的课堂联结有效,做到了物与字的联结、个与类的联结。用图片和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对“贝”有进一步的了解,形成关联思维。同时在梳理生字时,用“贝”串起了一组生字,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自主学习生字。最后,王老师还指出识字课的目标要更加聚焦,可以围绕“贝”更细致地教学,给足学生时间读书与写字,让学生学得更加踏实。
回首一路星光,前行皆是暖阳。相信在此次教研活动中,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收获与思考,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积蓄前行的力量。在教学教研的路上,我们携手前行!
(撰稿:何璐、摄影:杨静玉 编辑:朱燕凌 审核:庞天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