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2022版语文新课标理念,推进“30+10讲练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文本解读与活动设计能力,助力学生语言运用与思维发展,2025年5月14日,常州市青龙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在二楼阶梯教室开展研讨活动。
本次教研课由王玉婷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雷雨》一课。王老师在导入环节及生字教学中,引入字源讲解,将汉字演变与生活场景相结合。这种方式让抽象的汉字变得生动有趣,还帮助学生从文化根源理解字义,激发了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在理解课文时,从关键词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雨声变化,通过对比不同雨势的想象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赵丹老师认为这节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朗读训练的层层推进,都能看到其用心打磨的痕迹,尤其在这三个方面亮点突出:第一,朗读指导细致入微。第二,评价语生动有效。第三,方法迁移扎实到位。
高士静老师认为王老师的生字教学环节令人眼前一亮。用“压、垂”的动作演示,搭配石头压顶、柳条低垂的动态画面,将抽象字义转化为直观感受,尤其是结合"千朵万朵压枝低"的诗句拓展,从字到词再到诗,层层递进,既巩固了字形字义,又增添了语文韵味。朗读设计更是精彩纷呈。师生互动、男女分读的形式巧妙呼应文本情境,男生激昂展现暴雨气势,女生轻柔演绎雨势渐弱,让学生在诵读中自然体悟语言的节奏变化。
最后,王勤老师作高位引领。王勤老师肯定了这节课的教学,并指出有多处亮点。一是随文识字典范,四会字的教学非常扎实。二是文脉梳理巧妙,紧扣课后习题,带出雨前、雨后内容,同步落实段落背诵要求,兼顾效率与扎实度。三是情境化教学,借鉴优秀设计,将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情境。四是学习活动多元且扎实,高频使用同桌、小组互学,保障低年级学生表达机会。同时,也指出学习优秀教学设计要根据学情、学生情况适当调整,灵活运用案例。
未来让我们以学习为翼,以反思为灯,不断探索低段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